可转债配资业务:股票十倍配资-三大运营商打响算力卡位战剑指AI应用变现

  随着中国移动 、中国联通陆续启动算力服务器集中采购 ,三大运营商打响了在算力领域的卡位战。数据显示,三大运营商现有智算规模合计已经超过10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覆盖国内多个关键节点城市 。

  目前 ,三大运营商正加快AI在矿山、农田、巡考 、医疗、城市治理等领域的应用,通过部署大模型、推出AI智能体等推动业务转型及增收。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 ,中国移动及中国电信均实现了数十亿元级别的AI收入 ,推动AI应用变现是判断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受访业内人士认为,在AI基础设施方面,运营商想要实现变现并不难;在大模型 、数据甚至AI智能体等方面 ,应关注AI与网络能力的融合变现 。

  卡位优质算力资源

  近日,中国移动2025年至2026年人工智能通用计算设备(推理型)集中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出炉。据悉,本次集采金额超过50亿元 ,共分为6个标包。其中,标包1至标包4均为类CUDA生态设备,总含税价超17亿元;标包5和标包6为CANN生态设备 ,总含税价约34亿元 。

  中标结果显示,前四个标包由中兴通讯 、新华三、浪潮等三家传统服务器厂商中标;后两个标包则由河南昆仑、华鲲振宇 、长江计算等多家昇腾算力厂商中标 。

  粗略测算,中兴通讯本次集采中标金额约8.85亿元 ,新华三中标金额约5.48亿元,浪潮中标金额约2.97亿元;河南昆仑中标金额约8.37亿元,华鲲振宇中标金额约6.68亿元 ,长江计算中标金额约5.97亿元。

  无独有偶 ,中国联通也于近日启动了2025年通用服务器集中采购项目,预算总额高达79.6亿元(不含税),共计通用服务器8.70万台 ,其中国产算力服务器占比超过90%。

  今年年初,三大运营商公布了各自资本开支计划,其中 ,中国联通2025年预计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左右,算力投资同比增长28%;中国移动预计全年资本开支约为1512亿元,在算力领域投资为373亿元;中国电信预计全年资本开支下滑10.6%至836亿元 ,不过,算力资本开支预计同比增长22% 。由此可见,三大运营商均已将算力作为资本开支的重点。

  从三大运营商半年报披露的情况来看 ,中国移动自建智能算力规模达到33.3EFLOPS,同时,中国移动位于呼和浩特、哈尔滨的两大万卡级超大规模智算中心高效运营 ,全球领先的“算网大脑 ”已在芜湖等多个国家节点落地 ,总智算规模达到61.3EFLOPS。

  中国电信在京津冀和长三角万卡集群的基础上,在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节点建设超节点形态集群,实现智算供给量与质的双重跨越 ,自有智能算力达到43EFLOPS 。

  中国联通建设运营上海临港、呼和浩特 、宁夏中卫和青海三江源等万卡智算中心,智算总规模达到30EFLOPS。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时间进度过半 ,但三大运营商资本开支完成比重普遍不高,以中国移动为例,上半年完成资本开支584亿元 ,占全年计划比例仅38.6%。

  中国移动总经理何飚表示,上半年是项目研究论证、储备和推动阶段,投资进度慢一些 ,下半年会加快 。他进一步谈到,算力的核心是AI,去年 ,中国移动AI投资规模超过百亿元 ,今年AI相关投资仍然会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强化AI作为公司核心战略的目标,形成新增长动能 ,打造新增长曲线。

  高价值AI场景涌现

  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了当前运营商发力AI业务的主要逻辑:“一是从AI底层技术方面展开布局,比如算力基座、大模型等;二是加快产业落地,比如AI在矿山 、农田、巡考、无人机 、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

  记者注意到 ,不久前,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首批40项央企人工智能战略性高价值场景,三大运营商均入选 。其中 ,中国联通入选场景为“医疗影像与检测报告智能质控辅助诊疗”,中国电信入选场景为“全级次智能穿透式监管体系 ”,中国移动入选场景为“公有云全流程AI+处置亿级云端威胁”。

  针对上述入选的高价值场景 ,中国移动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AI赋能后,云端的威胁处置能力大大提升 ,安全事件工单平均处置时长压降82.5% ,安全告警自动化处置率达99%,告警误报率压降至0.2%,节省人工成本超千万元 ,助力移动云连续5年在国家攻防演练中“零”失分。

  “医疗AI化绝非简单引入智能工具,而是要对传统医疗模式进行革命性重构 。 ”中国联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中国联通已在AI智慧医疗方面展开多维度布局 。

  例如 ,中国联通助力北京友谊医院部署满血版DeepSeek,满足不同临床及科研使用场景需求,其中内科知识问答的访问量占比超过50%。

  记者还了解到 ,在一些城市,中国电信运营商借助水利大模型,将AI、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城市防涝方面。一位运营商人士告诉记者 ,这类AI应用不仅能直观展现全市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更能通过先进的内涝分析模型,提前预测未来两小时哪些地方可能出现冒溢或内涝风险 ,做到“未涝绸缪 ” 。

  从三大运营商披露的情况看 ,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AI+DICT签约项目达到1485个,并联合能源、水利 、农业等行业央企共建行业大模型;中国电信也围绕21个重点领域 ,打造了160余个AI应用,有力促进企业降本提质增效;中国联通则聚焦工业制造 、经济运行、城市治理、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成效初显。

  AI融合变现提速

  “三大运营商都在自建智算中心 ,也有自己的大模型。”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中国电信运营商布局AI业务有其优势,既可以整合自有的存储与网络能力 ,也可以将智算中心出租,而且算力租赁业务的增长情况也不错 。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此前曾提到,上半年 ,中国移动从AI获得的直接收入及相关收入已达数十亿元规模,他将AI收入大致划分为四大板块,其中 ,AI算力 、智算服务是重要收入来源。

  在项立刚看来 ,今年,由于DeepSeek的出现,运营商的算力出租业务实现了可观的增长。“未来 ,企业针对计算推理方面的需求会十分巨大,但并不会都选择自建智算中心,由于建设成本较高 ,大量中小企业更多会考虑租用电信运营商的算力资源 。”

  他进一步谈到,基于算力基础设施的AI收入,可以很自然地融入到运营商常规业务中 ,例如,在为政企用户提供智算和存储服务时,必然要依托于自有网络和带宽能力的支持。

  记者注意到 ,依托“九天 ”人工智能大模型矩阵,中国移动已实现良好收益,例如 ,中石油等多家央企的大模型均基于九天基座构建。此外 ,数据加工同样也贡献了收入,面向个人、家庭、政企的各类AI应用已形成规模 。

  杨杰判断,随着行业对高质量数据需求的提升 ,AI收入的潜力将持续释放。事实上,三大运营商在数据服务方面持续加码,以中国联通为例 ,除承建自然资源部推荐的海洋领域可信数据空间,还构建了信息通信及医疗领域的高质量数据集。

  不过,也需要注意 ,AI收入在运营商整体营收中的占比还不高 。今年上半年,中国电信实现智能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89.4% ,中国联通也仅表示,AI业务开始规模变现,成为新的增长点 。

  “有些企业愿意和电信运营商合作开发大模型 ,但运营商的业务能力本质还是存储 、智算与网络。”项立刚认为 ,从移动通信到AI算力,运营商的核心仍是信息基础设施,从云服务到算力服务 ,运营商的优势是云网、算网一体。

  项立刚认为,电信运营商的新业务必须融入到传统通信能力中,这也是运营商最具实力的地方 。因此 ,运营商发力AI业务的目的在于放大通信能力优势,当然,AI业务的强大也需要通信能力支撑。

你可能想看:

上一篇:炒股配资服务网:配资炒股知识-东方财富财经早餐 9月9日周二
下一篇:日照股票配资:配资软件-合作机构名单纷纷揭晓 外资银行竞逐助贷赛道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