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外配资:实盘股票配资-广发证券戴康下一站浮出水面 从卖方转行买方又一例

  卖方分析师的转型正呈现更加多元化趋势 ,特别是明星分析师的转型更引人注意 。最新吸引视线的便是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首席资产研究官戴康的离职。

  就在11月25日晚,戴康名下的微信群名称已“去广发化 ”,更名为“首席资产研究戴康观点” ,中证协官网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公示中,也已无戴康的信息。这位连续十年蝉联新财富最佳分析师的资深策略研究负责人已抹去了卖方研究的印记 。

  从卖方到买方,戴康的下一站 ,正是招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即招银理财。

  招银理财成立于2019年11月1日,是招商银行的全资子公司 ,主要从事发行公募理财产品 、发行私募理财产品、理财顾问和咨询等资产管理相关业务。截至今年三季度末 ,招银理财理财产品余额2.5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3% 。作为最头部的银行理财子,股东方招商银行的优势后盾毋庸置疑。但目前来看 ,招银理财权益投资规模较小,尚是业务短板,戴康加盟招银理财或与加大权益投资力度有关。

  戴康的卖方“人才溢出”并非孤例 。与很多分析师卖方之间的转场一道 ,共同勾勒出券商研究行业前所未有的人才流动图景 。

  业内预计,2025年分析师变动规模将不低于2024年的988人次,年内执业登记变更新券商的分析师规模或突破千人。

  头部券商最佳分析师转场买方

  拥有14年A股投资策略研究经验 ,戴康是无疑是一位资深分析师,一度包揽十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上榜2014年至2023年“新财富最佳分析师 ”)。

  戴康曾在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等券商任职;2017年11月,戴康加盟广发证券并担任首席策略分析师;2024年初 ,戴康晋升为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 、首席资产研究官 。

  尽管戴康的离职动向已有一段时间,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广发证券老东家的态度。11月21日,戴康在朋友圈转发了广发证券获得媒体荣誉奖项;11月20日 ,则转发了将于11月21日参加广发证券特别举办的“2026大类资产交流晚餐会”;11月17日 ,转发了广发证券将于11月18日举行的广发证券企业服务交流会议的消息。

  戴康的策略观点,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戴康微信公众号“戴康的策略世界”于11月5日更新一篇研报,戴康在研报中提到 ,建议在防范外部风险的同时关注内部新趋势。新投资范式下,“全球杠铃策略 ”是反脆弱时代嬗变下全球资产配置的最佳应对。建议短期震荡市过程中做好风险控制,结构采取杠铃策略高股息+自主可控品种 。

  广发证券分析师数量年内变化不大 ,中证协官网显示,截至11月26日,广发证券拥有分析师153人 ,较年初仅减少6人。当前被市场熟知的分析师包括,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所长助理、执行董事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等。

  研而优则到买方

  一方面 ,一些分析师对行业本身“逆向淘汰”,选择更适合自己,更有挑战性的行业 ,比如一些分析师选择奔私 ,一些则选择去实业,戴康也是鲜明一例,从卖方到买方 ,并可能从事权益投资事项 。

  从卖方到买方的例子并不少见,近年来已有超过10位行业顶流或转投买方机构,或自主创立私募 ,从研究输出端转向投资实操端。

  这一流动趋势在今年持续发酵:7月,中信建投证券机械首席分析师吕娟离职后,加盟大型养老保险资管公司长江养老 ,出任研究部总经理;同在7月,中信建投证券金工首席分析师丁鲁明结束16年卖方生涯,投身私募行业并创立上海睿成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回溯过往案例 ,卖方首席的跨界路径清晰多元:2024年7月,开源证券电子首席分析师刘翔离职后创立上海熵盈私募基金;同年5月,国投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首席家电分析师张立聪加盟安信基金担任研究总监 ,国盛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峻晓则转赴鹏华基金出任总量周期组组长 。

  更早前的2021年 ,这一流动趋势已现端倪:8月,中山证券前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加盟招商基金,担任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6月 ,有“军工一哥”之称的安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军工首席冯福章,转投招商基金出任研究部总监;2月,海通证券原首席经济学家姜超确认加盟中泰资管担任联席首席投资官 ,光大证券原研究所所长胡雅丽则离职赴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任职 。

  此外,国泰君安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总量团队负责人李少君,最终落脚在融通基金。

  年内分析师跳槽或达千人规模

  整理中证协从业人员基本信息公示可以发现 ,年内执业登记变更的证券分析师规模或将超千人。

  这其中,分仓佣金下滑,给券商研究业务带来巨大压力 ,成为分析师离职的原因之一 。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券商合计实现分仓佣金44.72亿元 ,同比下降33.98%。

  官方披露的去年数据 ,更是佐证券商研究收入的下滑。中证协最新披露的2024年券商研究业务的情况显示,机构客户佣金收入198.65亿元,较2023年底的248.68亿元下降22.48% 。

  与此同时 ,券商分析师的供给较多。截至11月26日,证券行业分析师总人数达5912人,较年初增加346人 ,增幅为6.22%;与2022年初对比,近4年时间增加2486人,增幅为72.56% ,彼时分析师人数为3426人。

  分析师流动情况方面,中证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 ,各券商离职分析师共988人次,较2023年上升29.66%;同期研究部门新招聘人员1786人次,较2023年减少29.01% 。

  为了应对同质化竞争、业务模式挑战等问题 ,中证协建议 ,一是券商持续提升研报独立性与专业性,聚焦产业链联动研究,在细分领域打造专业优势等;二是建议券商依据公募新规推进研报业务转型 ,探索从单一依赖佣金向咨询服务费 、数据产品费等多元化收入转型;三是建议券商顺应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趋势,以国际视野开展全球化比较分析与资产定价。

  有分析认为,未来券商研究或呈现三大趋势 ,一是业务模式多元化,除传统佣金与海外服务外,将拓展投行顾问 、ESG研究及产业咨询等 ,构建多元收入结构;二是技术赋能深化,借助AI与大数据提升研究效率,通过量化模型与智能工具增强精准性;三是人才结构分化 ,兼具跨市场研究、资源整合与综合服务能力的复合型分析师更受青睐,普通分析师则面临更激烈竞争。

(文章来源:财联社)

你可能想看:

上一篇:网上平台配资:114配资查询-红利基金发行不退潮 11月发行创新高 一手成长 一手红利 成配置优选
下一篇:配资平台app下载:线上配资电话-网传“3C认证全面失效” 刚买的充电宝还能用吗?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