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持有期”基金最初是监管部门鼓励推出的创新产品,其设计初衷在于打破投资者短线交易的惯性思维,缓解基金公司面临的流动性压力 ,同时为基金经理营造长期稳定运作的投资空间。按照这一逻辑,投资者的资金被锁定三年,基金经理则应凭借长期配置策略为投资者实现超额收益。
然而现实却与初心相悖 。数据显示 ,截至2025年9月18日,东方红资管旗下仍有13只成立满三年的“三年期”基金产品未能实现正收益,其中6只基金自成立以来回报率低于-15% ,这一数据无疑给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多只产品深陷负收益
东方红遭遇“折戟 ”
在东方红旗下表现不佳的产品中,部分基金负收益数据尤为突出。据统计,截至2025年9月18日 ,东方红启兴三年持有A自2021年10月29日成立以来回报率低至-35.05%,成为表现最差的产品之一 。紧随其后的是东方红启瑞三年持有A,回报率为-27.48% ,东方红新源三年持有A回报率为-20.11%。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东方红旗下三年期产品业绩整体不佳,并非个别产品的偶然问题,而是暴露出公司在产品布局、投研能力和市场判断等方面存在系统性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就相关业绩情况致函东方红资管 ,但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
从产品成立时点来看,多数表现不佳的基金集中于2021年发行,正值A股市场处于阶段性高点。例如东方红启兴三年持有A成立于2021年10月29日 ,彼时沪深300指数位于4800点附近,而随后市场进入深度调整与震荡阶段,导致这些产品“生不逢时” ,从建仓期就开始面临系统性风险。
从现任基金经理分布看,涉及胡晓、周杨 、高义、秦绪文等多位管理人 。其中,秦绪文曾在制造业领域从事10年 ,证券行业从事14年,是业内稀缺的实业和投资研究复合背景的基金经理,现管基金规模43.32亿元;胡晓则在2024年2月首次开始管理基金 ,目前管理规模99.58亿元,在管基金最佳任期回报46.09%。
上海某基金公司策略分析师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金的表现与市场环境、投资策略以及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紧密相连。近年来,A股市场波动加剧 ,尤其是2021年之后,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使得许多权益类基金净值出现回撤 。上述东方红系列基金作为以权益投资为主的机构产品 ,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其表现深受市场整体走势的制约。
持有期模式再审视:
是长期布局还是“信任枷锁 ”
面对三年持有期产品大面积亏损的局面,市场开始重新审视该类产品的设计逻辑与发行合理性。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当初“三年持有期”基金应运而生,其核心设计初衷在于引导投资者摒弃短期化交易冲动。在频繁买卖的短线操作中,投资者往往难以精准把握市场节奏 ,还可能因交易成本侵蚀收益 。而该模式通过设定持有期限,为投资者套上“理性的枷锁”,迫使其着眼长期投资。与此同时 ,稳定的资金池能让基金经理免受频繁申赎的干扰,更从容地践行长期配置策略,进而为投资者兑现超额收益。
从理论层面看,这一模式构建了投资者与基金经理的“双赢 ”框架:投资者牺牲短期流动性 ,换取长期潜在的高收益;基金经理则凭借时间优势,挖掘企业内在价值,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 。然而现实却是 ,多数产品未能兑现这份承诺,反而成为投资者的“被动枷锁”。
该人士强调,封闭式产品尤其是偏股型持有期产品 ,不应随意发行。持有期限实质是客户对基金管理人信任的约定期限 。若产品表现持续不佳,尤其是出现大幅亏损,将严重破坏客户信任 ,不仅影响后续投资意愿,还可能引发口碑危机,对机构声誉造成长期损害。
他指出 ,持有期产品的发行更应择时,理想情况是在市场处于底部区域时推出,从而实现与投资者共担风险 、共享收益。基金管理人也须珍惜封闭运作的时机,充分发挥投研能力 ,为资金创造价值,而不能把封闭期当作业绩不佳的“保护伞” 。
上海某头部基金公司策略分析师也持相似观点。他认为,持有期产品不应沦为规模扩张的工具 ,而必须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每只封闭式产品都是对客户信任的一次考验,基金管理人需在发行时点上更谨慎,真正体现与投资者同行共进的诚意 。
规模缩水千亿元
东方红重建信任道阻且长
曾被誉为“价值投资标杆 ”的东方红资产管理 ,近年正面临严峻挑战。数据显示,这家老牌机构自2021年达到管理规模峰值2696.23亿元后,近四年规模持续缩水。截至2024年末 ,其公募基金管理规模降至1662.99亿元,较巅峰时期减少1033.24亿元,降幅达38.32%。
财务表现同样不容乐观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4.35亿元、净利润3.33亿元 ,同比分别下降30.41%和32.04%。
业内人士将东方红的衰退归因于多方面因素,其中最关键的是核心团队离散。自2016年起,创始团队陆续离职,王国斌创立君和资本 ,陈光明创办睿远基金,任莉转投泉果基金,林鹏则成立和谐汇一私募 。核心投研人才批量流失 ,直接导致投资理念传承与风格持续性受阻。
一位熟悉东方红的行业分析师指出,价值投资体系的构建需要长期积累,而崩塌却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核心人员的离开不仅带走了投资智慧 ,也动摇了投研体系的根基,这种断层最终反映为产品业绩的下滑 。
面对规模缩水和业绩疲软,东方红资管在2025年5月迎来新总经理成飞。他长期任职于国泰君安和国信证券 ,深耕固收与新业务领域。市场正密切关注,这位具备固收背景的新掌门人能否带领东方红在权益投资领域重拾竞争力,挽回投资者信任 。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股票怎么配资:国内正规配资平台-科创综指ETF嘉实尾盘急拉至“20cm” 知情人士:大概率由投资者误操作造成
股票日内配资:炒股杠杆app-储能概念股掀起涨停潮!机构上调国内储能装机预测
正规配资平台开户:股票日内配资-国内成品油价“三连涨” 加满一箱油多花9元
手机股票配资软件:国内股票配资资讯-供需失衡格局未扭转 下半年煤炭价格重心仍有下移压力
配资一流股票配资门户:国内前十股票配资平台-A股超4600股下跌 一日内21家公司拟套现
股票配资是什么:国内股票配资资讯-一图看懂:YU7、玄戒芯片等齐亮相 小米新品发布会亮点来了